买买买不能停,可是买完之后呢?
面对着一衣橱的衣服,仍然觉得没衣服可穿;衣服越积越多,却不知道如何处理;刚刚把衣橱整理的有条不紊,不到一个礼拜就又乱了……今天介绍的成都创业公司“衣橱日记”6月29日正式上线,想要解决买买买之后的衣橱烦恼——衣服的搭配、收纳和闲置问题。
衣橱日记创始人兼CEO姚文聪告诉36氪,数据显示,中国女性新衣的平均穿着时间为1.7年,女性衣橱中有24.5%-70%左右的衣物被闲置,每年产生的闲置衣服近4800亿元。衣橱日记通过对100位用户的调研发现,平均每位用户家中有超过5000元的闲置衣物。
由此产生的第一个衣橱烦恼是,收纳和搭配。打开衣橱日记App,用户需要将自己的衣服拍照上传,再根据季节、类型、品类、颜色和价格等标签对衣物进行分类。衣橱日记可智能识别用户肤色和衣服颜色,结合色彩搭配学和当季服饰的流行趋势,给出搭配建议。在“明天穿什么”的问题上,同类型公司还有美国的Stylebook,国内的今日装、喵衣橱等等。
这些公司大多都是通过拍照上传的方式,获取衣物信息。我的一个疑问是,如果我有几百件衣服,一件件的拍照上传、选择标签,进入门槛是不是太高?姚文聪表示,衣橱日记正在不断地简化用户的操作流程。一方面,通过色彩识别和数据抓取,在标签环节减少一部分工作量;另一方面,通过搭配测试,拍照后可以进行自动收纳。此外,在淘宝等平台购买的衣服,可以自动导入到App中来。
此前36氪报道过的美国智能衣橱应用Tailor的解决方案是,通过一款小型的传感器TailorTags自动学习和预测用户的穿衣偏好,省去操作过程中的麻烦。
衣橱日记面向的用户群体女性居多,相较于偏工具性的App,衣橱日记想要做的更优雅一点。除了在UI设计上更加美观,还想要深入到妹子们买衣服、穿衣服的各个环节中来。比如在逛街的时候,可能会想这件衣服和家里的衣服是不是搭配?看到中意的衣服后,可能会想网购的性价比是不是更高?衣橱日记通过图片拼接的方式,可以实时看到搭配效果;还可以检索吊牌上的款号信息,为用户查找代购。
除了20-35岁的女性用户,衣橱日记还延展到了母亲用户群体,为正在发育阶段的小朋友建立儿童衣橱。
上线两个多月,衣橱日记iOS版已经积累了近十万用户,平均每位用户收纳23件单品,最高用户收纳单品数达到722件,同时收集了近80万标签数据。通过积累数据,未来衣橱日记想要解决的第二个衣橱烦恼是——衣物的闲置问题。
在快时尚的消费理念下,平均一到两个季度就淘汰换新的频率,催生出了女性闲置衣物巨大的卖方市场。但是买方市场呢?有没有足够多的一群人,会愿意穿别人穿过的二手衣物?
姚文聪认为,能买新的就不买旧的,这是国内用户传统的一些消费习惯。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机会所在。一个明显的转变标志是,同样也是别人穿过的衣服的租衣市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在买方市场需要引导的用户观念是,并不是因为便宜而购买,而是因为需要而购买。通过数据分析,衣橱日记可以向用户推荐“衣橱里缺少的那一件衣服”,来撬动这个闲置的市场。
盈利方式上,衣橱日记前期想要通过广告和流量变现,后期逐步加入个性化电商的推荐服务以及搭建二手闲置衣物的交易平台。
在衣橱日记之前,团队在2015年先做了一款名为With的短视频社交App,在运营了六七个月后,他们发现做短视频社交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和运营资源,于是决定转换赛道。2015年年底,衣橱日记获得了来自十分资本、德高广宇的天使轮投资,目前正在寻求Pre-A轮。
团队方面,创始人兼CEO姚文聪曾任职腾讯、阿里巴巴、中国移动等公司,负责过WAP QQ、移动QQ、淘宝旺旺、咪咕音乐等产品,有丰富的产品经验。CTO严澜是一位连续创业者,曾任平安集团高级工程师、腾讯拍拍网B2C架构工程师,上海创行联合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