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长,又称舟师、船师、海师,是中国古代海船的专业引航人员
清朝顾炎武《日知录》称火长为掌罗盘者,即为船舶导航的人。据专家考证。至少在宋朝,火长就成为专职的船上引航人员。
在古代,“火”为最基层的军事单位,因其同一锅灶得名。历代一“火”人数从5 人到50人不等。“火”的头目就称火长。《新唐书·兵志》:“士以三百人为团,团有校尉;五十人为队,队有正;十人为火,火有长。”火长一词正式出现应在汉代,渊源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 甚至更早。
火长后来是怎样变成掌罗盘的引航人呢?原来古代海船在飘洋过海时, 常遇海盗, 因此,在海船上配备一定数量的军事人员, 这样海船上就有了火长。特别是由政府派出的船队,一般按军事组织编制,他们选取经惯下海人员, 让其中能识罗针的人,负责海船上的导航任务,并授予火长官职,就成了很自然的事情。后来一些民间商船也仿效政府海船的作法,把掌管罗盘指引船舶航行的专职人员—舟师、船师统称为火长。大概因为在宋代,罗盘开始应用到航海中来,“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北宋朱或《萍州可谈》),航行的空间和时间都大大扩张了,原来的笼统的舟师、船师、海师称谓便被火长所替代。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卷十二“江海船舰”曾记载 :“舶商之船,自入海门,便是海洋,茫无畔岸,其势诚险……风雨晦冥时,帷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可见,在南宋时,火长已成为海船航行时的引航员的专称了。而且责任重大,“盖一舟人命所系也” 。
《梦梁录》还指出, “舟师观海洋中日出日入,则知阴阳,验云气则知风色顺逆,毫发无差。远见浪花则知风自彼来:见巨涛拍岸,则知次日当起南风;见电光则云夏风对闪。如此之类略无少差。相水之清浑,便知山之远近……凡测水之时,必视其底知是何等沙泥。所以知近山,有港。”
到了元代,漕运发展推动了海运发展。火长在海运船舶上的地位也比较高。这从贡师泰“海歌八首”中可窥见一斑。贡师泰乘坐的是“总漕”楼船,有水军300人。歌中道:“千户火长好家主,事事辛苦不辞难”;“大工驾舵如驾马,数人左右拽长牵”;“碇手在船功最多,一人唱声百人和。何事深浅偏记得,惯曾海上看风波”。千户为船上行政长官,相当于船长,“火长”为掌罗盘者,系为船舶指引航向的专业人员,此处火长既与千户并称,说明地位很高。且受到全体船员的尊重和信赖。
关于火长、舟师掌罗盘为船舶导航的事,不少古籍均有记载,如朱或《萍州可谈》、巩珍《西洋番国志》、黄叔或《台湾使搓录》、张燮《东西洋考》、周煌《琉球国志略》、陈良弼《水师辑要》、归有光《三吴水利录》、《大元海运记》、《指南正法》、《顺风相送》、《江苏海运全案》等。这些记载虽然是只言片语,但足以说明,火长、舟师是中国古代航海不可或缺的航海专业技术人才。
(本文作者陈治政系原中国引航协会文化总监)
— END—
精品推荐
本微信公众号每周遴选各类精品向您推荐
敬请关注!
今日荐书
《装卸时间与滞期费》
作者:【英】John Schofield
翻译:魏长庚 王辉 黄军 车清瑾
审校:张永坚 高旦旎
—— 编辑推荐——
▼
海之音 | 海之忆 | 海之豪 | 调查
榜上有名 | 海上视野 | 每日一曲 | 海上文苑 | 航海日志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